有的時候,雜誌是種非常棒的教科書。
在描寫現像的當時,儘管文字並不像"教科書"般的從定義開始教起,但總是會不由自主的"融會貫通",打太極拳時常聽學長講"功夫到了自然成",我想也可用"水到渠成"來形容這個過程吧。
而想通一件事情,真的是非常棒的感覺!
以下均節錄自商業週刊
1092期 P.64
事實上,冰島的銀行體系自始至終並沒有買過多的美國次貸有毒證券。冰島之所以會破產,完全事因為這種借短頭常、高度槓桿的擴張方式害到自己。"整個冰島就是華爾街投資銀行,但是玩到破產了。"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朱雲漢這麼分析。
1092期 P.65(頁首)
冰島捲入金融冰封報的第二個錯誤,來自於不夠專業、無法適度監管又導入錯誤利率政策的政府。
(巴菲特認為政府監管措施永遠不足,最終仍需看經營者的道德操守。)
為什麼冰島政府會放任銀行體系大量接受海外存款,使銀行體系海外短期負債快速竄升而沒有妥善管理?許多學者認為是政治因素--政治酬庸下造成央行無法專業、超然。
1092期 P.65(頁末)
抗通膨政策失控! 不斷升息反導致惡性循環
冰島政府在2001年時通過法令,決定採用"目標通貨膨脹" (編按:inflation targeting,即鎖定一定的通貨膨脹區間,一旦超過,就調升利率來壓抑通膨)的政策,把通貨膨脹的上限設在2.5%,上下可以波動一‧五個百分點。因為冰島經濟體很小,又相當仰賴進口。每當碰到價格波動時,冰島央行的策略就是不斷透過調升利率來抑制通貨膨脹(理論上,利率調升後,可以使得國內經濟降溫,進而抑制通或膨脹)。但是因為利率不斷上升,冰島卻成為國際投資人眼中非常適合利差交易(carry trade)的對象,透過在利率便宜的國家(例如日本)借錢來投資冰島,賺取高額利息。熱錢滾滾而來,結果通膨沒有遭到控制,反而更嚴重,而央行又再持續加碼調高利率,導致惡性循環。
1092期 P.66
曾經獲得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經濟學家史迪格里茲(Joseph E Stiglitz)也曾在今年發表一篇名為<目標通貨膨脹的失敗>的文章指出:全球在最近幾年經歷的通貨膨脹,相當高的成分是因為石油和糧食等價格高漲造成。也就是說,通貨膨脹是"進口"而來。小國或已開發國家即使調升利率,也根本無法改變全球經濟走向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