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以前工作的時候,覺得電腦的會計軟體也是可以做假帳,靠虛設一些科目便產生不同的結果。我以為電腦化後,一切就會按部就班。但是,這份報表要給誰看,就決定報表"對"的程度。換言之,老闆控制了相當的報表格式及內容。
 
事實上,只要落實管理就可杜絕這種情況:每個科目都因業務應運而生,且層層相關,牽一髮動全身,哪個數字出問題,接著便連接到其他的科目也出問題。就看主事者看不看得出來與解決這個問題的能力。
 
所以,重點是經營者對會計數字的態度問題;若是所有會計數字都落實的計算,那麼電腦化唯一的重點便是效率,因為比人工速度快很多;若認為電腦化仍然會因為虛設科目產生弊端,就算是用人工作業,那也是同樣的問題。
 
全部的重點,還是導向"人的態度"。
 
以下的重點節錄,便是將這個觀念做另一番更清楚的解釋。
 
 
  其實,王永慶在推動管理電腦化的貢獻,還不只在台塑集團內部。1985年4月25日,剛剛擔任行政院長的俞國華,指示有關部門成立經濟革新委員會(簡稱經革會)。該會是一個臨時機構,旨在用半年時間對台灣的經濟情勢加以全面檢討,並提出具體的改革方案。王永慶當時擔任產業組召集人,他一上任便強烈建議:管理電腦化,不但能夠促使企業發揮經營的最大原動力,而且也可以幫助企業,從逃漏稅的痛苦深淵中抽身而出,是極具意義的一向改革措施。
 
  他批評台灣各界對於管理電腦化的邏輯系統。當時,有一位電腦專業人士,對於王永慶就電腦可防止企業逃漏稅的提議表示質疑。那位專家說,並非電腦化就能夠杜絕企業逃漏稅,企業為此可以將虛設的資料登錄電腦,結果就和人工做假帳一樣,"垃圾進,垃圾出"。
 
  對此,王永慶反駁說,那位專家對於起碼的會計原理,可能還不太了解。如果單純將會計兩字的定義解釋為匯合和統計,那麼難免就會產生誤解,認為所匯合的資料有偏差,因此經過統計以後的數字的正確性,自然也會隨之錯誤。其實,會計兩字的真義並非單純只是匯合和統計,更具備有條有理,不錯亂的資料處理邏輯。如果以管理哲學的角度加以思考,較為明晰的名稱用語,或許可以改稱為"管理統計",以此替代會計兩字。
 
  王永慶進一步解釋說,在管理統計中各個不同會計科目之間有其對應的秩序,分別整理出來的數字彼此之間有牽連貫通性。例如,以企業每月設定的營業目標為依據,可通過電腦化管理追蹤其與客戶是否正常交易,也就是說,在一開始就有資料可稽。此外,每項產品都有其成本結構,是由多種原料組合製成的某種產品,其所需各種原料的數量都有一定的比率。那麼經由設定比率以後,電腦會根據此一產品每天的生產數量,自動計算出各種原料的使用量,由此將所設定的各個項目加以匯合,就可計算出產品成本,並附注異常原因。
 
  營業單位,當天從生產單位轉來的各種產品數量、昨天庫存數量、今天交運出貨數量,以及客戶退貨時經由營業單位轉還給生產單位的數量,凡此等等,皆有一連貫的系統相互銜接牽連。任何科目的數字在輸入時,如果產生任何錯誤,電腦就會自動拒絕輸入,或者顯示異常視窗以供稽核人員查核。
 
  由以上的生產管理到營業管理,各科目都可設定標準數,由電腦自動核算、比對,由此不難體會,管理電腦化的周密性是天衣無縫,任何虛假資料都可能被電腦拒絕。如果從各項邏輯加以整理至合理化,並以此角度了解什麼是管理合理化,就能正本清源,體會稅收管理在電腦的支援下,絕不可能使企業產生逃漏稅的事情。而凡是能達到管理電腦化境界的企業,一定是具有相當經營水準的企業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云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